跳到主要內容
舊計畫 / 105計畫 / A-2 教師課程協作與教學增能

A-2  教師課程協作與教學增能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精緻化的歷程,教師專業的改變是辛苦的,惟有不斷蛻變,由自己做起,不斷思考、激盪自己的教學策略,從心出發、從新做起,學生才能夠主動學習、擁有帶著走的能力,進而在未來急遽變化的社會中成長、生存。本計畫受益對象為參與本計畫之師生。間接受益對象本校相關師生及彰南區國中師生。

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與教學能力的精進係一循序漸進的歷程,非一蹴可機。唯有不斷督促自己,透過各種學習途徑,多元廣泛吸收,方能力求進步。此外,教師更須具備反省的能力,因為唯有具備反省能力的教師,教學對其而言才不會是有壓力的或僅僅是例行公事。

網路世代的崛起,延伸了教育無限的視野及空間,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於教育學習的需求;「翻轉教室」的學、思、達教學法顛覆了傳統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權交還學生,學生不但可透過課前自學、課堂社群互動或課後延伸學習,來主動了解自己學習的不足,更能提高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爰此,教師必須運用巧思與創意,創新教學方法,發展多元活潑的教學策略,始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教師課程協作與教學增能」計畫冀望透過本校學科社群及10個任務型社群教師互動、公開觀課、觀摩研習及鼓勵進修來激勵教師汲取新知,發展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教學成效。因此在高中優質化計畫第三期程第二年,除了成立「教專評鑑社群」持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激發教師提升專業能力,讓教師的主動參與代替教育行政上對下的強制力量之外,另外還鼓勵有想法的教師成立專業社群借彼此的激盪與觀摩開發更多元、創新的教材及教法;如「GIS空間資訊社群」、「機器人社群」即為本校新成立的雲端新興科技社群。

綜合高中學生,高一著重基本能力奠定及生涯落實,高二課程分流、專精學習,為了彌補學生學習之不足及提供學生多元試探機會,靈活運用跨學科或領域課程統整模式、單一學科或領域深化模式、教學活化取向模式及各類課程協作模式等,發展學校特色選修課程;另外再輔以適性教學、補救教學、差異化教學及有效教學等方式,提供學生適性、跨學程特色選修課程及多元學習方式,以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並提升辦學品質。「本校教學、教師與行政增能」圖(如圖9) 所示。

圖9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教學、教師與行政增能圖

圖9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教學、教師與行政增能圖

透過「教師課程協作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畫107課綱配套時程(研習、工作坊、社群共同備課),逐步提升教師對課綱、領綱等國家教育政策的認識,進而提升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及多元評量的認識;鼓勵及運作學校教師參與社群,產出教案或參與實驗性教學活動。

請查看網站選單。

跳至網頁頂部